
【信众问】
阿弥陀佛,我的问题是皈依和持戒的关系。请师父开示。感恩!
【果宁法师答】
皈依和持戒的问题,首先我们来看皈依。作为芸芸众生来说,从生下来那天起,我们只知道往外索取,往外在世界去探索,去认识外在的世界,把一生宝贵的生命就这样度过了。
皈依是什么意义呢?皈依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?是要回过头来,往内在世界去探索、去认识。说到底,如佛教所意识到的,认识我们的那个本来面目,去读懂我是谁。要认识我们的本来面目,要读懂我是谁,必须仰赖三宝的指引。
为什么称为皈依三宝呢?三宝有外三宝(事相上的外三宝)和理上的内三宝之分、之别。事相上的外三宝,就是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,叫皈依佛;皈依法呢,就是佛陀所讲的三藏十二部佛法;皈依僧呢,就是出家众,出家俩众——比丘和比丘尼。
外在的三宝,就如同标月指,也如同大海中的灯塔,它指引我们达到那个目的地。但是,它只是一个工具,正如释迦摩尼佛在《金刚经》中讲到“汝等比丘,知我说法,如筏喻者”,就是指这个。
佛陀的意思就是说,这三宝就如同一条船,把我们从红尘轮回中的此岸,度离到离苦得乐出轮回的彼岸,但是它只是一条船,也就是说一个工具。
外三宝的作用,是引导我们回归我们的自性三宝,也就是理上三宝和内在三宝。自性三宝称为佛、法、僧,同样是三宝,叫皈依佛——觉而不迷,那是我们的本性,我们的佛性;皈依法——正而不邪;皈依僧——净而不染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本性具足了这三宝——佛、法、僧。
这皈依的含义就是这个意思。
首先,皈依表明的是一种人生态度。我们从对外在世界的探索,去抓拿、去拥有,反过来开始对内在世界的去了解、去认识、去探索、去拥有、去发现,这是一种态度的转变。也就是说,对人生、对生命意义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感悟,这是皈依的含义。
至于持戒,持戒是个因缘法。首先呢,皈依在前,有了皈依,有了对人生态度的转变,才通过学佛、信佛,首先是信佛到学佛,然后慢慢地去树立起一种正知正见,去明白学佛的下手处。
从信佛到学佛的下手处,那么学佛的下手处呢,就称为三学。哪三学呢?就叫戒、定、慧。戒帮助我们能约束自己,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去掉我们的习气和执着,学会把握自己,这是戒的作用。
通过戒就会升起定,因戒得定。戒就为因,定就为果。有了定力,我们才不被外在世界所诱惑,被六尘、被红尘所诱惑。我们为什么造业轮回呢?就是因为我们被这个六尘的诱惑和我们自身固有的习气——贪、嗔、痴,带着我们去造业。造了业又受报,这就是不断的轮回。
通过持戒有了定力,正如同禅定的含义一样。禅是外不着相,定就是内不动心。内在有了定力,就不会被外在诱惑,如如不动叫不取相。如如不动,这份定力就会生起智慧啦,正由于有了智慧,我们才能读懂人生和宇宙的真相。
因此,一个人从信佛到学佛,从皈依到持戒,这是一个次第,所以开始主要强调的是信佛、学佛,正式成为三宝弟子,把人生的态度转变过来,不只是朝外,把生命完全朝外,要反过来朝内,要给自己一些这样的因缘、时间,要给自己一些生命能量,朝内走,这是态度的转变。
在这个基础上,再进一步地去三学,就是学佛了。三学:戒、定、慧,所以一个在前,一个在后。
至于持戒的问题,我反复开示过,同样要有智慧。特别是对我们自身学佛、信佛来说,我们持戒、把握自己也许没有问题,因为我们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,我们知道我们今生的生命是来朝圣的,是来修学的。
我们千百万年的轮回,迷失在红尘之中,今生好不容易得一人身,又听闻佛法,我们也许会自我把持住,但是不要太多地用戒律去看别人,去约束别人,反而会造成别人对你或者对佛教的一些反感。持戒,我们自己可以坚守,这一点可以强调,所以持戒要有智慧去对待。
阿弥陀佛!

【信众问】
我的叔叔今天凌晨去世了,生前经历了一年半病痛的折磨。刚才我为他念了阿弥陀经,对吗?我还应该诵什么经?请师父开示!感恩师父!
【果宁法师答】
阿弥陀佛,亲人去世了,给他诵《阿弥陀经》非常好。如果坚持诵七天,每天争取诵一部《阿弥陀经》回向给他,这是帮助亲人的一个办法,帮助他人到更好的因缘的地方,更好的法界,这是很好的。
另外呢,替他做点儿善事,把他生前的东西捐一点出去,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他。比如他生前的财产,拿出来做善事,帮助一点儿苦难的人;另外放放生,对他到了任何一个法界,都会很受益的,很有帮助。
阿弥陀佛!

【信众问】
阿弥陀佛,师父吉祥!常言道,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。那三岁、七岁孩童,该怎么引导?恳请师父开示!感恩!
【果宁法师答】
有人问到,三岁看大、七岁看老,三岁之前和七岁之前的孩子怎么教育的问题。首先,我强调一下,三岁和七岁形成人的潜意识,潜意识对人生的影响有多么大呢?应该说人生的价值观,包括未来的性格——长大以后的性格,百分之五六十都是受到潜意识的支配,对人生影响就有这么大!所以说,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。
至于三岁之前和七岁之前的孩子、儿童,怎么教育?怎么培养?我曾经专门讲过这个儿童教育的问题,零到七十岁那一堂课讲过,到我们宝华禅寺的网站上去看看,看能不能看到,争取去看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