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莲峰起于山峦,山泉流于涧边,松里听风,雾里看花,竹自摇曳尽般若,晨雾迷朦闻寺钟,霏霏不尽桃花雨,夕阳照晚三月春,古禅院,新茶园。


山寺中,僧人自家种植,采制,用于供佛,待客,自饮,结缘之茶,称为禅茶。
禅是意境和境界,茶者生命之灵芽。
因缘巧合,当禅与茶碰撞于清凉觉地,幽深佛地时,有了“禅茶一味”之说。禅为心悟,茶为物质,一味即是心与物的相知相通了。
中华禅茶文化的精神为“正、清、和、雅”,是中华传统文化史上的特有形式,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。
禅与茶原本是两种文化,在各自漫长的发展史上发生了接触,並逐渐相互溶入,相互影响,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,即禅茶文化。


唐代诗僧皎然禅师在《饮茶歌诮崔石使君》中写道:
“一饮涤昏寐,情思爽朗满天地。
再饮清我神,忽如飞雨洒轻尘。
三饮便得道,何须苦心破烦恼。”
佛寺之中,品茶三盏,情思爽朗,去尘埃而破烦恼,佛家中人想必皆能品出这禅茶一味之精妙。
亦有古诗云:
“香溪醍醐嫩,莲莲蕴真香。
一入灵山路,便作眼生光。”
诗云:
“山风吹雪洒空门,活火当炉辗玉尘。
香从灵岩垄上发,味自冰谷寒溪生。”
诗云:
“清寂禅斋午梦回,荷花送爽到柴扉。
跌坐安禅意自得,茶烟初透龙团关。”
亦有诗句云:
“好茶烹一盏,先供我佛品。
汲取莲花峰下水,初试桃花雨后茶。
烹罢不知魂何处,醒来一梦到灵山。”

春夜料峭,春风徐来,僧院静寂,晚钟响起,偈声悠扬,钟声,偈声,流水声,声声可入耳。咋暖还寒季节,品案前茶,读前人诗,情思如潮来,禅茶话真谛。

天台山之茶叶,渊远流长,唐宋时有日僧最澄和荣西禅师入天台山学法,同时也将茶树带回日本,见证了禅茶的悠久历史,荣西禅师也被称为日本茶祖,后世分别在中日发展成了茶道艺术,传为佳话。
在果宁法师的亲自精心谋划下,如今宝华禅寺去顽石,填沃土,在向阳山坡构成梯田,建茶园,农禅一体,千年山寺法脉相续,古风蔚然。茶与寺院,是传统,是文化,是精神和境界。

山寺建设有各处茶室,今有茶园,禅茶一味更欣然。
眼前新茶绿,不忘种茶人,日后善信莲友,游客嘉宾若到寺,一杯待客之寺之香茶,定教人留连忘返,茶里不尽相思意,尽是莲花道中友,茶禅一味,即到心间。
山寺茶园,是飘入我们心中的美丽风景。
